中新网廊坊7月27日电 (李玉素 宋敏涛)村口牌楼、大街墙画、广场雕塑……走进河北省廊坊市第什里风筝小镇,随处可见“风筝”元素

中新网廊坊7月27日电 (李玉素 宋敏涛)村口牌楼、大街墙画、广场雕塑……走进河北省廊坊市第什里风筝小镇,随处可见“风筝”元素

中新网廊坊7月27日电 (李玉素 宋敏涛)村口牌楼、大街墙画、广场雕塑……走进河北省廊坊市第什里风筝小镇,随处可见“风筝”元素。近年来,第什里以风筝文明为依托,打造地域特征工业,其风筝产品销往北京、天津、潍坊等多个城市,在欧美、东南亚等30个国家享有盛名。\n\n  第什里风筝前史源源不绝,起源于明代永乐年间,鼓起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前史,有着200多种宫殿风筝画谱。2009年,第什里风筝制造技艺当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n\n\n\n赵艳芳推出了一系列以“风筝”为特征的文创产品。 李玉素 摄\n\n  传承:“扎诀”“画诀”藏技艺\n\n  第什里是我国宫殿风筝的发源地、传承地、出产地,2016年,第什里被评为“我国风筝小镇”。据第什里风筝第五代传承人赵艳强介绍,第什里风筝因“千叟宴”与宫殿结缘,加之上一代传承人赵宗信触摸并结合北京哈氏风筝和天津魏记风筝之长,不断改造技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门户。\n\n  第什里风筝骨架精巧,画面考究,以沙燕风筝最为经典。“咱们制造风筝常常选用比方、拟人、拟比等方法来制造,每只风筝的图画都有着一个夸姣的涵义。”赵艳强表明,比方“蝙蝠”图画代表着“福分”,“桃子”图画代表着“长命”,两个组合在一起则涵义“福寿双全”。\n\n\n\n第什里风筝第五代传承人赵艳强正在烤制竹条。 李玉素 摄\n\n  第什里风筝文明底蕴深沉,其制造既要考究“扎诀”,也要深知“画诀”。\n\n  在传承人风筝坊里,赵艳强以“肥燕”风筝为例讲道,“肥燕”涵义着一位成年男人,以人的不同年龄段、身体骨骼发育的份额为根据,其骨架扎制的份额结构应为7:1;而画诀则考究“两目凝思须下视,一时洪福到眼前,胸似银屏气量轩,蓄势待发权在握”,这四句是在叙述一位“成年男人”应该具有哪些质量,比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干事要有节有度等。\n\n  2016年起,赵艳强带着自己的风筝制造技艺走进北京、廊坊等多地的学校、社区,遍及风筝文明知识,让风筝越飞越远。\n\n  复兴:“破圈”出新大工业\n\n  2017年,在外作业多年的“90后”女孩赵艳芳决议回乡创业,把家里的搁置房改造成了传统风筝制造体会馆。几番装修后,这儿成为家喻户晓的“风筝小院”,颇受游客喜欢。\n\n  出生在风筝世家的赵艳芳说,为了教我们制造风筝,自己先学习风筝制造的四门根底功课——扎、糊、绘、放,其间扎风筝骨架是最难的,首要难在竹条的烤制,由于一不小心就会烤糊。\n\n\n\n第什里风筝以沙燕风筝最为经典。 李玉素 摄\n\n  跟着“风筝小院”越办越好,赵艳芳发现,在一些公共空间和个人家庭中,挂上适宜的风筝,也会起到共同的装修作用,所以她开端规划出产一些装修性风筝及周边产品。\n\n  2020年,赵艳芳在廊坊举办了一场风筝美学装修展,包含传统的风筝装修、风筝为题的绘画著作等,“来观赏的人群大多是年轻人,我们觉得很惊叹,本来风筝作为装修能够这么美观!”\n\n\n\n赵艳芳的“风筝小院”。 李玉素 摄\n\n  为延伸风筝工业链,向更多人传达传统风筝的文明信息和美学,赵艳芳还推出了众多以“风筝”为特征的文创产品,如饰品、摆台挂件、香薰石膏等。“把风筝元素加到饰品中,我们不只买到了便利带着又精巧的风筝礼品,还能够把吉利的涵义祝愿带回家,传递给更多人。”赵艳芳表明。\n\n  一只小小风筝“牵出”了地域文明大工业,也打响了廊坊的文明手刺。下一步,当地将持续全面推动村庄复兴,将风筝文明、赤色文明与农耕文明相结合,尽力探究一条“美丽村庄+文明体会+民俗旅游”的工业富民之路。(完)【修改:程春雨】